
量子通信技術概述
量子通信是一種利用量子力學基本原理進行信息傳遞的技術。它的核心在于量子態的疊加性和糾纏特性,這些特性使得量子通信在安全性、高效性和隱蔽性方面具有顯著優勢。
安全性:量子通信具有無條件的安全性,即理論上即使攻擊者具有無限的計算資源和任意物理學容許的信道竊聽手段,量子通信仍可保證通信雙方安全地交換信息。這是由于量子密鑰具有不可復制性和絕對安全性,一旦有人竊取密鑰,整個通信信息就會“自毀”并告知使用者。
高效性:利用量子態的疊加性和糾纏特性,量子通信有望以超越經典通信極限的條件下傳輸和處理信息。因此,量子通信對金融、電信、軍事等領域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并在實際中先獲得了發展和應用。
隱蔽性:量子通信沒有電磁輻射,第三方無法進行無線監聽或探測。此外,量子通信與傳播媒介無關,傳輸不會被任何障礙阻隔,量子隱形傳態通信還能穿越大氣層。因此,量子通信應用廣泛,既可在太空中通信,又可在海底通信,還可在光纖等介質中通信。
抗干擾性能:量子通信中的信息傳輸不通過傳統信道,與通信雙方之間的傳播媒介無關,具有完好的抗干擾性能。
透地通信技術概述
透地通信技術是一種通過地層進行信號傳輸的技術,常用于礦井等地下環境中。其目的是為了在地層中傳播時傳輸衰減相對較小,以實現可靠、靈活的通信手段。
技術難點:透地通信系統的超低頻或甚低頻電磁波是在煤層和巖層中傳輸,煤層和巖層的傳輸損耗較大,為半導體介電媒介,低頻電磁波在其中的傳輸特性、衰減特性及干擾特性目前沒有現成的模型。透地通信系統需經地層進行信號傳輸,接收點接收到的有效信號非常弱,這給信號的有效接收和處理帶來一定的困難。低頻透地通信系統一般采用甚低頻頻段,該頻段電磁波波長長,傳輸所需的天線尺寸大、效率低;而礦用無線通信系統由于受到巷道條件的限制,天線的長度、安裝方式等受到一定的限制。
主流技術:現有的透地通信系統都是以大地為超低頻或甚低頻電磁波的傳輸媒介,利用超低頻或甚低頻電磁波穿透大地的無線通信原理進行透地通信。系統主要包括地面天線、地面收發訊機、大地傳輸信道、井下天線及井下收發訊機等部分。此外,彈性波(Elastic Wave)透地通信正以其在地層中傳播時傳輸衰減相對較小的優勢嶄露頭角。
量子通信與透地通信技術的結合
近年來,隨著量子通信技術的發展,人們開始探索將其與透地通信技術結合的可能性。例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開發出一種量子通信芯片,尺寸約為3mm,僅為現有裝置的千分之一,但能提供同樣出眾的量子安全技術,可用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智能手表等緊湊型設備內,提升其通信安全性。
此外,還有一些研究正在探討如何利用量子通信技術改善透地通信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效率。例如,基于超導量子干涉儀的便攜式透地通信系統研究,分析了低頻信號礦井環境下的透地傳播理論,建立了系統磁通密度和信號幅度與滲透深度間的關系,最后進行了仿真實驗,仿真表明系統選用4kHz中心頻率調制的正弦波、用QAM16作為編碼協議、以2000bit/s的速率傳送,在65m深處得到的磁場功率譜散布不大,證明了系統的可行性。
綜上所述,量子通信與透地通信技術的結合具有巨大的潛力,可以為各種應用場景提供更安全、更高效的通信解決方案。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期待看到更多創新性的應用和解決方案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