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位標簽(Tag)
- 佩戴者:員工、訪客或需要被追蹤的任何個體。
- 類型:可以是卡片形式、腕帶形式或是集成到工作證中的小型設備。
- 功能:發送信號給接收器,包含唯一標識符用于識別佩戴者。
2. 接收器/基站(Receiver/Base Station)
- 作用:接收來自定位標簽的信號,并將其轉發給后臺處理系統。
- 部署位置:根據所采用的技術不同,可能需要安裝在天花板、墻壁上或特定區域的關鍵點。
- 連接方式:可以通過有線網絡(如以太網)或無線網絡(如Wi-Fi)與服務器通信。
3. 定位引擎(Positioning Engine)
- 功能:負責計算每個定位標簽的確切位置,基于接收到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
- 算法:使用不同的算法來確定位置,例如三角測量法、到達時間差(TDOA)、到達角度(AOA)等。
4. 后臺管理系統
- 用戶界面:提供一個圖形化的界面供管理員查看實時位置信息、歷史軌跡、設置警報條件等。
- 數據庫:存儲所有相關數據,包括但不限于位置記錄、用戶信息、訪問權限等。
- 報告工具:生成各種報告,幫助管理層做出決策,比如工作效率分析、安全評估等。
5. 網絡基礎設施
- 支持技術:包括但不限于互聯網協議(IP)網絡、無線局域網(WLAN)、蜂窩網絡(如4G/5G)、衛星通信等。
- 目的:確保數據能夠高效、可靠地傳輸至后臺管理系統。
6. 可選組件
- 地理信息系統(GIS):結合地圖服務,使得位置信息更加直觀易懂。
- 傳感器集成:除了基本的定位功能外,還可以集成溫度、濕度、煙霧探測等多種傳感器,增強系統的多功能性。
- 緊急按鈕:一些定位標簽配備緊急呼叫按鈕,在遇到危險時可立即通知相關人員。
通過上述各部分的緊密協作,人員定位系統能夠有效地執行位置監控任務,提高工作效率,同時保障人員的安全。根據不同場景的需求,系統的設計和配置可能會有所調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