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險救災中,通信信號是至關重要的“平安信號”。快速恢復通信暢通,成為救援工作的首要任務。當前,我國應急通信裝備的數字化與智能化水平持續提升,技術應用已全面擴展至空天領域。5G、無人機、高通量衛星、天通衛星、北斗系統、背包式便攜基站等先進技術和裝備不斷取得新突破,為搶通通信“生命線”提供了堅實支撐。
天通衛星通信為基層應急開辟了新路徑。今年以來,全國多地遭遇特大暴雨、洪水和臺風,通信設施嚴重受損,部分村莊更成為“信息孤島”。衛星通信作為地面網絡的重要補充與備份,在救災中發揮了“千里眼”“順風耳”的關鍵作用。中國電信衛星公司依托天通衛星技術和通導遙融合應用,持續完善應急指揮機制,構建智能高效的衛星應急產品與災害預警平臺,全力保障極端災害下的通信暢通,搭建起受災地區與外界的聯絡橋梁。
中國電信衛星公司還通過科技賦能,打造多形態衛星終端及智能調度平臺,實現終端管理、智能預警與指揮調度等多場景應用,構建起高效的災害預警體系,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救援理念。
中興通訊致力于構建“空天地”一體化應急通信保障體系,針對車輛可抵達、僅人員可抵達、人車均無法抵達三類災害場景,分別推出5G游牧式基站、系留無人機基站、背包基站及大型無人直升機基站等解決方案。2024年,其中大型無人直升機已在廣東、廣西、遼寧、海南等多地實戰救援中發揮關鍵作用。同時,中興還構建了以370MHz窄帶無線網絡為核心的地面應急保底通信系統,具備寬帶與窄帶融合組網能力,顯著提升覆蓋效率和部署速度。
華為公司則通過強化應急響應機制、搭建應急支撐平臺及研發“地空天”一體通信設備,全面提升應急通信能力。其便攜背包基站、MiniRapid Pro移動可視化指揮系統及無人機基站等產品,在“三斷”極端場景下快速開通、廣泛覆蓋,支撐多地在暴雨和臺風災害中的應急通信需求。華為依托災害預警系統、重保作戰平臺和手機APP,實現與運營商應急系統的高效對接,提升整體響應速度和指揮調度能力。
無論是中國電信的天通衛星、中興通訊的“空天地”一體化系統,還是華為的“地空天”協同方案,都在不斷強化我國應急通信的技術底座,筑牢搶險救災的通信生命線,為國家應急救援事業提供堅實保障。
但隨著救援場景的日益復雜化,多種應急通信體系仍不能很好的解決地下密閉空間的應用場景,地下密閉空間環境復雜、巖層深厚、干擾多源,致使各種無線通信手段失去作用,而有線通信手段又極易受到損毀,所以研發建設一種適用于地下密閉空間與地面直接穿透通信的透地應急通信系統將勢在必行。
透地D波應急通信系統:穿透地層的生命線
河南中多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透地D波應急通信系統,創新利用地層巖體作為傳輸介質,實現了地面與地下空間之間的穩定通信,為地下密閉空間的搶險救災提供了全新的技術解決方案。
技術原理:該系統基于300–3000Hz特低頻無線電信號,以大地巖體結構為傳輸媒介,通過近場電磁波透地通信技術實現地面與地下的直接穿透通信。該頻段電磁波可穿透深厚地層,克服傳統無線信號難以在巖土介質中傳輸的瓶頸。結合特有的“6116”編解碼技術,系統能夠在復雜地質條件下實現清晰、可靠的語音和短報文通信。
應用場景:極端環境通信保障
透地D波系統特別適用于礦山事故、地鐵隧道塌陷、人防工程應急等極端場景。在地面與地下通信完全中斷的情況下,系統仍可建立地下百米深處與地面的雙向通信鏈路,為被困人員提供生命通道,并支援救援指揮實時決策。
實戰表現:應急救援效果顯著
在多次演練和實際救援任務中,透地D波系統表現出比較好的通信穩定性與環境適應性。其地電極天線部署便捷、抗毀性強,系統微功耗設計支持電池組長時間值守。目前,該系統已在鄭州、洛陽等多地人防辦投入使用,成為區域應急通信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未來展望:構建全域應急通信網絡
河南中多科技持續優化透地D波技術,推動其與衛星通信、公/專網通信等多種其他通信手段融合,致力于構建“空天地一體”的全域應急通信網絡。公司堅持科技創新,助力國家提升應急管理能力,確保在極端災害條件下通信信號始終不斷,成為守護生命的平安紐帶。
透地D波應急通信系統是我國應急裝備領域的一項重要突破,為實現“全天候、全地域、全災種”應急通信保障目標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