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煤礦山主要的安全避險措施包括以下六大系統:
1. 監測監控系統
功能:實時監測井下有毒有害氣體(如一氧化碳、硫化氫、二氧化硫)、環境參數(如溫度、濕度、風速)以及關鍵設備的運行狀態。
作用:及時發現瓦斯積聚、火災、透水等事故隱患,提前發出預警,為人員撤離和事故處置爭取寶貴時間。
2. 井下人員定位系統
功能:實時掌握井下所有作業人員的精確位置、數量和移動軌跡。
作用:
日常管理:實現考勤自動化、區域管控。
應急救援:在事故發生后,救援指揮部能第一時間掌握受困人員位置,制定精準的救援方案,避免盲目搜救。
3. 緊急避險系統
功能:在災害發生時,為無法及時撤離的人員提供一個安全、密閉的生存空間。
組成:主要包括永久避難硐室和可移動式救生艙。
作用:提供足夠的氧氣、飲用水、食物、急救藥品和通訊設備,保障人員在外部環境惡劣(如有毒氣體、高溫)的情況下能生存較長時間,等待外部救援。
4. 壓風自救系統
功能:利用礦井的壓風管道,將地面清潔的壓縮空氣輸送到井下各作業區域和避險地點。
作用:在發生火災、爆炸或有毒氣體泄漏等事故時,為井下人員提供可呼吸的空氣,防止窒息,是人員逃生和避險的重要保障。
5. 供水施救系統
功能:建立獨立、可靠的供水管路,將清潔水源輸送到井下各主要作業點和避險設施。
作用:
在緊急情況下提供飲用水,保障人員生命。
兼具消防滅火功能,可在火災初期進行撲救。
為避難硐室提供生活用水。
6. 通信聯絡系統
功能:確保井下與地面調度室之間、井下各作業點之間保持暢通、可靠的通信。
組成:包括有線電話、無線通信(如漏泄通信、WIFI)、廣播系統等。
作用:在正常生產時傳遞指令,在發生事故時能及時報告災情、接收救援指令、協調救援行動,是應急指揮的生命線。
除了“六大系統”外,其他重要的安全避險措施還包括: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應急預案:明確各級責任,制定詳細的災害預防和應急處理流程,并定期組織演練。
加強安全教育培訓:提高作業人員的安全意識、風險辨識能力和自救互救技能。
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和作業許可制度:杜絕違章指揮和違章作業。
強化現場安全管理與隱患排查:定期檢查設備設施,及時發現并消除事故隱患。
落實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將安全責任層層分解,落實到每個崗位和人員。
綜上所述,非煤礦山的安全避險是一個系統工程,以“六大系統”為核心硬件支撐,結合完善的管理制度、人員培訓和應急演練,共同構建起保障礦工生命安全的堅固防線。
相關推薦: